查看原文
其他

李辛:投入地爱一次,忘了自己

岐伯有道 2020-09-18

“投入地爱一次,忘了自己”。


这是在讲谈恋爱的事吗?


看你怎么理解。


李辛的分享是:不要想那么多。你想或者不想其实不重要,你心里永远是知道的,往往是这个“想”干扰了你。最终不是说你到了哪里,或者你成就了什么。重要的是,你往前走的过程你是知道的,而且你是在探索的。李辛是一个中医,但他很少给人看病。他停诊了。他觉得人们可以自己治好自己的病。否则,永远都得依赖医生。



一个很好的癌症治疗


王崇:我们之前谈论了病症的话题。你说得很清楚:病症产生的原因,以及如何对待。哪怕最后治不好癌症,一个人如果知道自己处在什么位置,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

李辛:心的康复比身体的康复更重要。


王崇:否则还是继续地混乱去寻找,去外求。


李辛:对。我举一个例子。一个老太太,七十多岁了,一个人住在香港,她女儿跟我学中医,学得还不错,后来老太太得了肺癌转骨癌晚期,医院说她只能活3个月。她还有糖尿病等一些其它的问题。她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孤身一人,性格有点“偏”。她女儿是基督徒,人很好。她说她妈妈从来都没有鼓励过她,从来都没有肯定过她。



王崇:一个对自己和他人都要求很高的人。


李辛:老太太来了以后,我们交流得很好。除了医疗,老太太还参加我们的打坐班,一屋子人打坐,大家都盘腿坐在垫子上,就她坐在椅子上,因为她不能盘腿。她女儿也是第一次长期跟她住在一起,每天给她按摩,亲密相处——这些都是在很好地销过去的帐。她们也一起去教堂去做祈祷,女儿有很多善缘,教堂的姐妹互相扶助。后来老太太又活了一年多,而且痛苦越来越少。最后六个月,她看待什么都很高兴,笑咪咪的,以前是这也不好,那也不好。后来是变得什么都很好,跟女儿也非常好。甚至还宽慰我们:医生你给我看病很辛苦啊,这样其实已经很好了,我年纪也那么大了,现在也不痛了……”在我看来,她虽然最后还是去世了,她多活了多少日子不是最重要的,重要的是她跟她女儿的相处融洽了,她从过去的那个“小房间”里跳出来了,还交了很多新朋友,肺癌转骨癌最后阶段的身心剧烈痛苦也消失了。如果从佛教的观点看,她下一世将不会再处于孤身一个人的不满状态了,而会有更加美满的心态。这就是一个成功的治疗,里面的治疗者除了我,更重要的是她女儿和她自己。



医生只是一个助缘



王崇:你想说,医生只是一个助缘。


李辛:我的武术老师,在2008年被诊断为结肠癌转移。他练了一辈子武术,是个老英雄,无私地教我们,对我们这些弟子没有什么其它的要求。他是一个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人。为人很正,大家都很喜欢他,说话有份量。年轻时,单位领导要提拔他,他不要,看了一辈子仓库,因为在仓库里可以打拳。


王崇:哈哈哈哈哈哈。


李辛:这就是活出来的人。他的弟子什么人都有,有读书的、有做买卖的、有富二代、官二代、有工人……我们真的从心底里佩服他。他当时是因为大出血才发现有癌症,手术把肠子割掉一段,然后化验结果说已经转移了。我们(李辛和太太)接到电话就赶紧坐飞机去看他。我看到他心就定了一些。


王崇:你看到了什么?


李辛:这是中医诊病的一个重要的特点。在中医来看,癌症分两种:区别在于神气的状态。一种是神气已经乱掉的,或者长期的扭曲,这病就不好治。第二种神气是稳定的,这种就有恢复的机会。


王崇:你师父有神气。


李辛:我当时在病床边,我说师父您不用担心,您这个是能好的那种。他说,好!我相信你。他说“我已经快80了,我不怕死,你们不要折腾我,做完手术就回家,我不要什么治疗(指化疗等后期一系列的治疗)。”他的女儿也是属于那种特别开通的人,她说,“那好,我们尊重您老人家。”手术后,他在医院呆了两个星期不到就回家了,然后照常生活,退休的女儿常伴左右。伤口不痛了之后,就慢慢恢复日常的锻炼,完全不把自己当一个病人。



王崇:现在还健在?


李辛:现在已经是第七年了。几年间,我大概只给他开了两三次针对他的情况调理的中药,打成粉末给他寄过去,每天就两小勺,一小瓶可以吃很久,这几次药的价钱大概不超过150块钱。其它的都是逗他高兴的、吃的、用的小东西,正儿八经的药很少给他。2008年到现在,跟他一个病房的病友基本都没了,他八十多了,还好好的。2011年他有段时间头晕,家里人带他去医院做全面体检,全都好了,什么问题都没有了。他就是这样一个天地之间有正气的人,所以那么轻松就好了。


王崇:你想表达的意思是,跟你的药没有关系?


李辛:跟我的药没有关系。


王崇:我听出来了。人们会问:那是一个什么方子?


李辛:医生只是一个助缘,一定要记住这一点。人体的自愈力是本来具备的。治疗不是一对一的。是因缘。明白的医生能看到更多的因和缘,能够利用和调动更多的机会来帮助得病的人,而不是依靠某一个很厉害的秘方。靠秘方这一个因是不够的。



关于“老”和“病”、“死”


王崇:你说的我明白。说到这些,你想到什么?


李辛:我在想,我们爷爷奶奶这一辈的人,他们会每年去体检吗?他们最后的这几年,如果去体检是不是也会检查出很多病?如果检查出来会不会很害怕,然后会住到医院,失去熟悉舒适的环境、正常的生活作息和放松的心态,把所有的关注力都放在“治疗”上,吃饭、睡觉、吃药、打针、做检查……念念都是自己的“病”,看到的都是生病的同伴……最后一步,死在医院里?



王崇:这是一种。


李辛:第二种是过去没有身体检查,大家认为老了生病是正常的,走不动路、关节不好也是正常的,头晕也是正常的。他就好好过他的生活,该干嘛干嘛。最后也是死掉。我不知道以大家现在的心态,选哪条路能让自己和家人更安心、舒服一些。


王崇:你怎么想?


李辛:我觉得第一条路有点过了。



你想或者不想其实不重要

你心里永远是知道的


王崇:作为医生,什么人什么病都能看吗?


李辛:不是这样的。每个人的认知和可以化解的空间是有局限的,再高明的医生,总有未知的领域需要去发展。


王崇你会对病人说:“我推荐你去找别的医生吗?”


李辛:经常这样。我就做我最擅长的事情。


王崇:知道自己最擅长什么很难啊。


李辛:这样不浪费自己,也不浪费别人。


李辛太太:医生本身就是一味药,这种有能力让自己自在闲适的状态,对于忙乱地没法儿让自己停下来的人来说,就是一味药。


王崇:我一直认为,如果做一个行当,总希望自己做好。


我不是完美主义者


李辛:我不是完美主义者,我不给自己定很高的目标。比如珠穆朗玛峰我没打算去爬,但是,如果到大本营去看看,我还是愿意的。


王崇:你是很幸运,天生就不是完美主义者?还是你跟我一样,得了这个病,后天通过后天学习被治愈了?


李辛:从心理学来说,人的心理不是固定的,只是一套可以安装和卸载的应对模式的程序。是可以调整的。


王崇:所以你以前是完美主义者?


李辛:我以前也不是。是不是完美主义者不是重点,“可以调整”才是重点。



去做重要的事情


王崇:你对像我这样的完美主义“病人”有什么忠告吗?


李辛:去做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,不要把精力浪费在细节里。


王崇:如果我老想着完美,都不能确定什么是对我真正重要的事情,这时候我可以做些什么呢?


李辛:自己很重要。先把自己照顾好,才有精力照顾家人。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容易了。如果你还有多余的精力,那周围的人也可以照应一下。如果精力再充足一点,那就范围再大一点。


王崇:我受益匪浅。



用自己的心来评判,

不要用那些学识来评判



王崇:要照顾好自己,可能遇到的最大挑战是,不知道自己是谁,也不太清楚自己最想要什么?最想做什么?这时候应该怎么做?


李辛:我也不知道。留意内心的感受。很多事情用自己的心来评判,不要用那些学识来评判就可以了。这跟你是不是中医,是不是博士,有多少荣誉都没有关系。


王崇:真相是,人们其实很难接纳自己。比如,今天过得比较散漫,知道自己散漫就好了。然后第二天还是提不起精神,也接纳。再比如,李辛二十多岁时就开始明白自己是老鼠了,怎么自己都五十多岁了还没明白。


李辛:那也没关系啊,反正现在知道就好了。



去探索


王崇:允许自己散漫是一方面,明白自己还能专注在什么地方也很重要。


李辛:可以试,可以探索。爬不了珠穆朗玛峰,可以爬虞山嘛,所有的部分都可以去探索。


王崇:人们会认为探索的风险会很大……怕探索了一圈(回来以后)都白白浪费了。



李辛:没有浪费。有些来做心理咨询的人,包括周围很多的朋友,我经常跟他们开玩笑,问他们“记不记得《编辑部的故事》的主题歌”,你记得吗?


王崇:一时反应不过来了。


李辛:投入地爱一次,忘了自己。


王崇:啊,哈!你说说看。


李辛:不要想那么多。你想或者不想其实不重要,你心里永远是知道的,往往是这个“想”干扰了你。最终不是说你到了哪里,或者你成就了什么,因为人总是在往前走,只要活着就在往前走,这就是无常的好处嘛。无常不是悲观的意思。重要的是,你往前走的过程你是知道的,而且你是在探索的,所以其实也是很好玩的。你对自己和对所有的东西都是真诚的,其实就可以了。


王崇:就是对自己接下来会怎么样保持好奇?


李辛:对。


王崇:这其实就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真正含义。


李辛:对,这个也是心理学一个很重要的原则。


三个片段和一个寻找人生的主题片段


一:儿童过敏和吃、玩、大自然


王崇:现在的孩子,有很多过敏症状,你怎么看?


李辛:你可以看一下我的QQ空间,里面有不少有关小孩子过敏和调理的方法。比如孩子有可能身体能量过剩,或者消化系统不好。身体里,精神上的一些能量排不出去,堆积起来,处于临界爆发状态,等遇到环境里某些物质或能量,或精神上、信息上的刺激,就反应了。


王崇:吃得太多?太杂?


李辛:这是进货的问题,也有可能是渠道的问题。比如,运动不够,玩的机会不多,跟自然界接触的机会不多。


王崇:与自然界接触就别提了。与很多孩子是剖腹产有关系吗?


李辛:会有影响。


片段二:你最近在看什么书


王崇:你最近在看或什么书?


李辛:上个礼拜刚把《倚天屠龙记》又看了一遍,是最近半年看的第二遍。最近,把南老师(南怀瑾)的《论语别裁》、《心经修证圆通法门》又拿出来看。还有中医方面的书。前些天有位师父带给我一本《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》,特别清晰。他还推荐了《童蒙止观》,都是智者大师的。



王崇:你会推荐什么书?


李辛:很多啊,我的QQ空间上会有一些书目推荐。比如想学打坐推荐的书,想学中医推荐的书。我的朋友们常常会挑选他们认为特别好的书送过来,这个是最好的礼物。所以,我这里好书不断,我把读过的觉得特别好的书在空间上推荐给大家。


片段三:平衡一下


王崇:你觉得现代人,最重要的事是什么?


李辛:完全都是物质生活,社会生活,没有内心的生活,或者在家庭生活中投入不够,那是不行的。中国很多人已经非常富裕,条件非常好,有自己的房子、可以出国旅行、可以买车,物质方面已经饱足了。


王崇:怎么听上去还是好辛苦啊。


李辛:是的。其实已经到了可以退一步,观察一下,自己各方面哪里需要平衡。有这种平衡的能力后,即使有生老病死又怎么样呢?这些无论如何是避免不了的。但我们可以学习平和地去看待这些问题,学习用比较平和的方式去度过这些阶段。


王崇:有一种论调说,平和的心是需要宗教?


李辛:宗教是圣人设教以教化万民。因为古代大家都直接发乎本心地活着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。慢慢的社会化了,文化化了,又有很多文字知识了,那么需要宗教内在的那个核心,而不是宗教的外表,来帮助你回到那个本心。回到本心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告诉大家,有一个超越世俗的存在和超越世俗的价值观,以此作为一个坐标原点来看看我们目前的生活在哪里。


王崇:是一种出离的心。


李辛:不是说要把我们凡人的生活达到这个高度,其实是在这之间找一个“中”,尤其对于不打算出家的我们这些世俗的人来说,我们并不需要按照出家的标准来要求自己,但是需要学习在这个超越的和世俗的生活之间找到一个“中”。


王崇:世俗生活很重要,否则就没有基础了。


李辛:世俗生活很重要、很实在。古人说中国有“大乘气象”,其实就是你在生活当中,你在社会当中,你在人伦当中,和大家一起往前走。不能把这些东西扔掉,也不能去否定它们。只要是否定,就产生了二元对立。


王崇:过好日常生活。


李辛:还是先照顾好自己,如果我们能把日常生活过好,那么,修行其实也能够走得更顺一点,对不对?其实,日常生活和修行是一样的,永远是这颗心在那里走。


王崇:所以你刚刚说需要一个高于日常生活的东西,比如宗教,比如哲学……


李辛:它的作用是提醒我们。



每天你都不知道晚上会住哪里


王崇:我想问一个我经常问的问题:如果你有机会跟一个人换换位置,那会是谁?


李辛:“做我”挺好的。


王崇:如果有一把枪顶着你……


李辛:如果有生命危险我就换。


王崇:想跟谁换?


李辛:我想想,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。


王崇:机会难得啊。


李辛:就体验一下释迦摩尼或者是六祖大师的那个状态。因为这个我还没有体验过。我也想体验张三丰祖师,或者吕洞宾吕祖,或者耶稣基督,或者他下面的圣徒……



王崇:你也很贪婪。


李辛:这些人我愿意换。凡人的心其实都是差不多的。我即使不是你,但是你的心我多少能体会到,所以这部分没有太多好玩的。


王崇:的确没什么好玩的。再来一个问题:无论是出国,或是在家附近徒步,你的包里都会放些什么?


李辛:我一般出去旅行会带针灸针,还有会带一些人参和速效救心丸,还会带一点保和丸、黄连素、止痛片这类药。这几样在外面急救过很多人,这是我从大学开始养成的习惯。另外会带一壶水,带一两包茶叶。去国外我会带绿茶,国外绿茶不多,吃的东西又有太多肉,我会需要绿茶。


王崇:啊,超有用的信息唉。这样的表达方式是我最近才学来的,呵呵。一定要请你分别解释一下这些药的作用。


李辛:好的。人参:急救,或者身体虚弱时补充元气。速效救心丸:心脏病病人急救用,以前在火车上抢救过一个,成功了。保和丸:消化不良。黄连素:腹泻。止痛片:急性疼痛。


王崇:还有呢?


李辛:野外徒步,需要冲锋衣等必需品。因为走一个月(指对话几天后,李辛夫妇即去徒步),如果多带了一件衣服,就要背一个月。我们带的所有东西都是最轻便的,连内衣内裤都是真丝或者快干的,很轻。最近几年,出去的机会多,我们学会了一物多用。比如,我们带了打太极穿的那种薄的宽松裤,既可以当睡裤,也能当棉毛裤,也能当外裤。如果在国内旅行会稍微多带一些。会带上要看的书,带一套中装,讲课的时候穿。我们跟着师父去终南山要爬四个多小时山。带的东西,需要自己能背得动,多了就是累赘,所以,必须学会精简。


王崇:你们经常出行?


李辛:我推荐大家应该多出去旅行。藏区我去过五次。最长一次我们在那里待了一个月。每天都不知道晚上会住哪里,会遇到什么人?这个经验很好。


王崇:体验不确定。


李辛:这比读万卷书还重要。这让我体会到:人生有太多的可能性了。我们如果只窝在一个地方,就只看到那几样可能性,太可惜了。


王崇:你怎么看自己?


李辛:我是一个医生,曾经觉得自己是一个不错的医生,后来觉得这个头衔好像限制了我,因为别人总会用对待医生的方式来对待我,然后我的自我感觉会很好,因为受人尊重,被人需要,但是……


王崇:但是后面是重点,精彩的要来了。


李辛:但是,慢慢地,我了解到这可能会成为一个障碍。我曾经渴望,过一段别人不知道我是医生的日子,或者,什么都不是,就是一个“人”而已。


王崇:真抱歉,我还是来了,来见中医李辛。


李辛:呵呵,我打开的门。如果你是一个官,一辈子别人都会把你当一个官,来求你,给你送礼,这样的生活会很无趣。或者你是一个成功的商人……这都是名相。我们需要从这些“相”里跳出来,哪怕只是周末。



王崇:出来之后,有不适应吗?


李辛:出来之后很多问题我们就能得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。这是完整自己、扩展自己的一个方法。往往在“房间”里我们觉得很重要、很严重的问题,出来以后,可能完全不是如此了。这对健康很重要。


王崇:我的问题问完了。对于过去,我们长长的聊天,你的感觉如何?


李辛:感觉说的多了。


王崇:你怎么看一些读者的反馈?


李辛:有共鸣挺好,大家都有相近的思考和观察。


李辛


中医师,心身医学硕士。

师承国家级名老中医宋祚民先生。

现任上海自道精舍、浙江天景生公益基金会 顾问、法国蓝之树学会 顾问。    


著有《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: Back to the sources for a Modern Approach》(瑞士,2013)

《儿童健康讲记: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、心理与教育》(立品图书,2015)

《经典中医启蒙: 一个中医眼中的生命、健康与生活》(立品图书,2018)


上文摘自新闻晨报  “王崇采访中医李辛”


肥儿茶-健脾消食化积-成人小儿都适用

健脾强肾壮骨话补钙 - 后爱傲骨无双

李辛:为什么现在病越来越多,越来越不好治,可以从这里找原因

李辛:肿瘤是固化的能量团

李辛:生病也不一定都是壞事,是在提示你讓生活停下來

李辛:用好人体的防御体系,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(附排寒气方法)

林李之見:癌症并不可怕,你的观念才让它面目狰狞(林杰李辛)

李辛:身体一有大病,说明生命列车的方向已错了很久

李辛:是不是必须素食?

李辛:为什么说生病是正常的?

李辛:一切都可以是药

李辛:如何看待令人恐慌的检查报告

李辛:如何看待令人恐慌的检查报告

李辛:离自己的内心近一些,身心便不容易出问题

李辛:比物质层面的补药更重要的,是精神层面的补药

李辛:一个中医眼中的焦虑和抑郁

李辛:一个中医眼中的精神健康

李辛:如何深入学习经典中医?

中医李辛 | 真正的养生,是去感受自己

李辛:一个中医眼中的抑郁症

李辛 - 各行各业都在相互喂药吃

李辛:了解你身体的大格局(强烈推荐)

李辛:大病是吃出来的吗?未必!80%的疾病跟心理因素有关

李辛:增强体质的第一张处方

李可:要为细辛平反昭雪!

李辛:很多人都在补肾,其实所谓的肾虚只是一个假象

揭示生命奥秘,疾病与健康的本质(大全)

“仁义礼智信”对五脏健康的影响

========== END ==========

温馨提示: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,仅供大家参考学习,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。如有需要,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。

⊙版权声明:文章源于网络,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为人父母者,不知医为不慈!为人子女者,不知医为不孝!

找不到好中医?不如自己学中医!

本号菜单中, 有完整的入门系列, 视频系列. 欢迎大家学习.

学习古中医, 伤寒论经方传承

对经方有兴趣者, 可加QQ群618557934

厚德载物!草木金石仅除身病,正己培德方祛心魔!

祈愿:天下和顺,日月清明;风雨以时,灾厉不起;国丰民安,兵戈无用;崇德兴仁,务修礼让;国无盗贼,无有怨枉;强不凌弱,各得其所;人无病厄,富贵康宁;长寿好德,善始善终.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